Chapter 1: 引言
介绍本书的核心概念:系统1(快思考)和系统2(慢思考)。系统1是自动、直觉的,而系统2需要努力、逻辑的思考。我们将探索它们如何协同工作,以及何时会失灵。
Chapter 2: 第一章 两个系统
详细阐述系统1和系统2的特点。系统1处理快速、习惯性的任务,而系统2负责复杂、需要专注的任务。理解两者区分是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关键。
Chapter 3: 第二章 启发法和偏差
介绍启发法(mental shortcuts)如何帮助系统1快速做出判断。同时,指出这些启发法可能导致系统性偏差,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。
Chapter 4: 第三章 自大
探讨人们过度自信的倾向,即“自大”。我们通常高估自己知识和预测的准确性,这会导致风险评估失误。
Chapter 5: 第四章 联想主义
解释联想性思考如何运作。想法、事件和感受会相互关联,系统1会建立一个连贯的叙事,尽管这可能并非事实。
Chapter 6: 第五章 意图性
描述系统1的“意图性”特征,即它会主动寻找并建立因果关系,即使在没有真正因果联系的情况下。这使得我们容易受到虚假关联的影响。
Chapter 7: 第六章 熟悉感
探讨熟悉感如何影响判断。我们倾向于相信熟悉的事物,即使这种熟悉是由于重复曝光而非其内在质量。
Chapter 8: 第七章 什么是熟悉感?
进一步剖析熟悉感的本质。熟悉感是一种主观感受,与情感、认知和系统1的流畅度有关。它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真实性的判断。
Chapter 9: 第八章 什么是“好”的?
解释“好”的感觉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。积极的情绪和顺畅的思考过程会让我们对事物产生积极的评价,即使这些评价缺乏坚实依据。
Chapter 10: 第九章 启发法和意图性
结合启发法和意图性,说明系统1如何迅速形成对世界的印象。这些印象通常是有说服力的,但可能隐藏着偏差。
Chapter 11: 第十章 意图性
重申意图性的作用,系统1会构建一个看似合理的叙事,将不相关信息连接起来,从而产生连贯的理解。
Chapter 12: 第十一章 意图性
系统1会尝试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纳入一个连贯的叙事中,即使这些信息是随机的或不相关的,从而创造出“意义”。
Chapter 13: 第十二章 什么是“我”?
探讨“经验自我”和“记忆自我”的区别。经验自我体验当下,而记忆自我则构建和评价过去的经历,我们经常混淆两者的感受。
Chapter 14: 第十三章 预期疗法
介绍“预期疗法”(WYSIATI -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),指系统1会基于当前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,而不考虑缺失的信息。
Chapter 15: 第十四章 替代方案
解释人们在做决策时,倾向于比较替代方案,但比较过程可能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,导致选择的改变。
Chapter 16: 第十五章 锚定
深入探讨锚定效应,即初始的数字或信息会成为我们后续判断的基准,影响我们对数量的估计。
Chapter 17: 第十六章 知道的清单
分析“知道的清单”启发法,即我们倾向于基于已知的少数特征来评价一个整体,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。
Chapter 18: 第十七章 依恋
描述“依恋”偏差,即我们对某个事物投入越多,就越不愿意放弃,即使其价值已经下降。
Chapter 19: 第十八章 专家判断
探讨专业人士的判断如何受到系统1的启发法和偏差影响,即使是专家也可能犯错。
Chapter 20: 第十九章 专家判断
在高度可预测的环境中,专家判断可以很准确。但在不确定的领域,专家也可能因过度自信和启发法而产生偏差。
Chapter 21: 第二十章 专家判断
专家在领域内经验越丰富,越有可能依赖启发法,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。需要系统2的介入来校正。
Chapter 22: 第二十一章 统计的直觉
揭示人们在理解统计概念,如概率、回归和样本大小时的直觉困难,以及如何被代表性启发法误导。
Chapter 23: 第二十二章 统计的直觉
讨论我们对统计规律的理解能力有限,系统1倾向于寻找故事和模式,而非基于概率的分析。
Chapter 24: 第二十三章 统计的直觉
强调统计思维的挑战,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概率分布时,需要系统2的训练和努力。
Chapter 25: 第二十四章 统计的直觉
人们倾向于忽略基本比率,并过度相信个体信息,这在法律和医学等领域尤为明显。
Chapter 26: 第二十五章 统计的直觉
探讨“平均回归”现象,即极端结果倾向于向平均值回归,而人们对此直觉不足,容易将其归因于特定因素。
Chapter 27: 第二十六章 预测
讨论我们在预测未来时的局限性,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,系统1倾向于构建过于简单的模型。
Chapter 28: 第二十七章 预测
强调“预测的错觉”,即我们过度自信于预测能力,但真实的预测精度往往低于我们的期望。
Chapter 29: 第二十八章 预测
通过“意图性”和“ WYSIATI”,解释为什么预测会常常出错。我们基于现有信息构建故事,忽略了未知因素。
Chapter 30: 第二十九章 预测
引入“规划谬误”,即人们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,因为他们只考虑顺利的情况,忽略了潜在的障碍。
Chapter 31: 第三十章 规划谬误
进一步分析“规划谬误”,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低估未来时间、成本和风险的倾向,导致项目延误和超支。
Chapter 32: 第三十一章 规划谬误
“内部视角”的规划谬误,我们倾向于从自身角度预测,而忽略外部参考群体和历史数据。
Chapter 33: 第三十二章 规划谬误
克服“规划谬误”的建议,例如采取“外部视角”,参考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。
Chapter 34: 第三十三章 规划谬误
“意图性”在规划中的作用,它让我们专注于目标,而忽略了实现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
Chapter 35: 第三十四章 规划谬误
“ WYSIATI”也影响规划,我们只考虑当前已知信息,忽略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Chapter 36: 第三十五章 机会
探讨机会在决策中的作用,许多重要事件是随机的,而我们往往会赋予其意义,试图找到因果关系。
Chapter 37: 第三十六章 机会
“意图性”驱使我们寻找机会背后的原因,即使它们是随机的,从而产生“我做了什么”的错觉。
Chapter 38: 第三十七章 机会
“ WYSIATI”让我们只关注眼前机会,而忽略了更广泛的可能性和统计规律。
Chapter 39: 第三十八章 机会
“熟悉感”和“好”的感觉也会影响我们对机会的把握,即使机会存在,我们也可能因为不熟悉或感到不适而错过。
Chapter 40: 第三十九章 机会
“规划谬误”也影响对机会的评估,我们低估实现机会所需的努力和时间。
Chapter 41: 第四十章 预测
重申预测的困难,强调贝叶斯推理和外部视角的重要性,以对抗系统1的偏差。
Chapter 42: 第四十一章 预测
“意图性”让我们倾向于预测,尽管现实充满不确定性,我们仍希望找到模式和规律。
Chapter 43: 第四十二章 预测
“ WYSIATI”影响预测,我们基于有限信息进行预测,忽略了可能改变局面的未知因素。
Chapter 44: 第四十三章 预测
“熟悉感”和“好”的感觉可能让我们过度自信于预测,尤其是在我们对某个领域感到熟悉时。
Chapter 45: 第四十四章 预测
“规划谬误”让我们的预测过于乐观,尤其是在涉及自身能力和资源时。
Chapter 46: 第四十五章 预测
“机会”的随机性是我们预测的最大挑战,但系统1倾向于赋予这些机会因果解释。
Chapter 47: 第四十六章 预测
“意图性”让我们对自己的预测能力过于自信,即使预测错误,也很少修正。
Chapter 48: 第四十七章 预测
“ WYSIATI”限制了我们对预测的全面考量,我们只关注眼前信息,忽略了其他可能性。
Chapter 49: 第四十八章 预测
“熟悉感”让我们过度依赖过往经验,即使情境发生变化,也可能继续套用旧模式。
Chapter 50: 第四十九章 预测
“规划谬误”会让我们对完成预测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产生不切实际的估计。
Chapter 51: 第五十章 预测
“机会”是我们预测中最难处理的部分,随机性导致许多预测失误,但我们会寻找解释。
Chapter 52: 第五十一章 展望
总结全书,强调认识系统1和系统2的运作机制,并学习如何识别和纠正偏差,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Chapter 53: 第五十二章 展望
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,认识到直觉的强大作用及其局限性,并鼓励运用系统2进行审慎思考。
Chapter 54: 第五十三章 展望
鼓励读者拥抱不确定性,承认自己的认知局限,并学习如何减少偏见,提高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。
Chapter 55: 第五十四章 展望
通过了解启发法和偏差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,并改进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。
Chapter 56: 第五十五章 展望
最终目标是提高人们的“心智技能”,从而在个人生活、职业生涯和公共政策方面做出更优选择。